整合之争的起源
之所以有整合之说,大概源于两个方面,一是市场的表现,另一就是民航的国际化战略。
从市场来看,在来往于我国的国际货运市场,我国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几乎是逐年下降,在有些机场,甚至出现了外航一家独大的局面。以2009年数据为例,2009年全国出入境货邮吞吐量大约在365.5万吨(不包括港澳台地区),其中外航承运了大约262万吨,占总量的71.7%,市场份额仅次于2005年的历史水平。而在几个主要的机场,浦东机场,外航的份额是73%、在北京首都机场,外航的份额是50.9%,而在广州、厦门、南京,外航的市场份额高达90%以上,尤其是在厦门,达到了点94.1%。正是这种残酷的市场数据,让很多业内外的专家得出了“中国航空货运是悬崖边的舞蹈”的结论,于是就有了中国航空货运企业普遍规模较小,需要全面整合的结论。
而从民航的国际化战略来看,有专家学者认为,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,全球航空运输业出现“超级承运人”的趋势,因此,从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出发,中国也需要有相应的大型航空运输企业。尤其是在航空货运方面,中国应该以“FedEx”、“UPS”为标杆,通过“行政的或资本的手段”将三大航的货运资源整合起来,打造一个中国的航空货运超级承运人。
显然,前有市场危机,后有做大做的情结之下,三大航货运全面整合的呼声就“水到渠成”,仿若只有将三大航的货运资源整合起来,就可以实现扭转当前市场份额落后的局面,就可以获得与外航同等的竞争力。
航空货运≠“FedEx”或“UPS”
然而,或许这种愿望只是一厢情愿。首先,我们需要思考的是,整合后的航空货运公司能够与目前在航空货运市场上“引领群雄”的四大快递巨头,尤其是“FedEx”或“UPS”划等号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以“FedEx”或“UPS”为代表的航空快递公司,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航空货运公司,而是一个综合的物流服务商,它几乎能够完成供应管理的全部功能。它们不但能够提供“门到门”的服务,而且能够提供延伸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,或是服务企业客户需求的服务,譬如“FedEx”的“HP维修物流服务”,就是将HP电脑的维修中心与自己货物转动中心有机的结合起来,提供一种自“电脑用户办公桌拆卸电脑、包装、运输、维修、交还、组装”等全链条的服务。显然,从目前我国三大航的货运资源来看,我们仅拥有了这些快递式航空货运公司的“点对点”货运服务部分,甚至是相应的延伸的市场销售、地面代理等服务资源我们都没有具备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